防“汛”未然“练” 就硬实力

  演练聚焦“机制深化、新质赋能、协同联动”三大核心,以梅汛期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为背景,模拟超标准洪水、水利工程失事、小流域山洪灾害等多种险情接连出现,设置了会商部署、工程调度、水文应急测验、山洪灾害防御、水库险情处置、堤防险情处置等6个科目,覆盖水旱灾害防御多个环节。

  调度指令一下达,演练序幕正式拉开!演练中,丽水市水利局提前会商研判,依托数字孪生瓯江平台洪水预报结果动态优化调度方案。

防“汛”未然“练” 就硬实力(图1)

  上游紧水滩、滩坑两座水库以“小步快跑”模式,通过16次精准泄洪调整,为后续调度打下良好基础;下游巡堤队“以预报预警为令”,在预报水位将超启动水位时,立即激活24小时不间断巡查,重点检查迎水面、堤身、堤脚、池塘洼地及历史出险点等部位。

  通过加密雨水情监测频次,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抢抓防汛先机,对水利工程险情实施“抢早抢小”处置,人员物资快速到位,确保险情消除在初发阶段,形成早动抢先机、快动提效能、小动保精准的全链条防御体系。

  乡镇应急抢险队携虹吸管闪电驰援,莲都区水利专家带着边坡雷达等设备紧急进驻,同时利用无人机对溢洪道塌方体进行应急测绘。

  多组抢险队同步展开虹吸排水、应急测绘、强排作业;属地乡镇高效完成下游群众转移及道路管制。从险情发生到解除警报,多部门联合作战仅用4小时。

  这场“教科书式”险情处置的背后,是多层级多部门紧密协作,联合共筑的“坚固长城”。水利、气象共享数据、联合会商,科学研判灾害风险,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;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守山洪防御防线,监测预报、预警触发、人员转移各环节高效衔接,一气呵成;工程抢险现场专家、队伍、物资联合作战,迅速处置险情,保障水利工程安全。

  本次演练广泛应用前沿技术装备,充分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应用,让科技成为防汛的“最强辅助”。

  在工程调度科目中,数字孪生瓯江发挥“智慧大脑”作用,收集处理海量数据、精准预报洪水、智能调度水利设施、全流程模拟灾害场景,增强防御底气。

  在水文应急测验科目中,现代化水文监测设备初显成效,非接触式测流设备(无人船测流系统、视频测流设备、无人机测流系统),助力流量监测,保障人员安全与数据精准。威客电竞

  在山洪灾害防御科目中,预警预报体系持续发力,威客电竞入户报警器让现地预警真正到户到人。

  在水库险情处置科目中,边坡雷达动态监测、无人机应急测绘,让山体和大坝位移、形变“无处遁形”。

  在堤防险情处置科目中,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无人船开展水下险情勘查,探地雷达动态监测各堤段薄弱环节,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监控堤防险情隐患点,其中的系留照明灯为夜间抢险提供充足照明,新装备展现新质效,为抢险工作提供强力支撑。

  本次演练科目设置合理、准备充分、协作高效,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,很好检验了预案规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,达到实战练兵、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。

  陈烨兴强调,要将“早动、快动、小动”工作机制落实到水旱灾害防御全方面、各领域,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汛情的不确定性。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,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、每个工程、每个风险点。要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,将各类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,因地制宜务实高效开展防御演练,强化实战处置能力,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,加强水雨情监测预警预报和会商研判,坚决守住“三条底线”,努力实现“四不一确保”目标。

  本次演练由省水利厅、丽水市人民政府、丽水军分区和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主办。省水利厅相关处室(单位)负责人,各市、县(市、区)水利部门相关人员,丽水市、丽水市莲都区相关单位代表观摩演练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威客电竞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